【荆楚网友天门行】偷得浮生一日闲 天门美如玉生烟

2017-10-21 15:29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在一次培训课上,老师的一句“未曾经历,不成经验”让我印象深刻。其实成人培训,能有一个观念让你铭记,继而思考,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所以,我认为,凡人、凡事、凡物,只有亲眼见、亲耳闻、亲身历,才有发言权。就像这个初秋的天门之行。

  天门,距离武汉不过100公里,可久居武汉的我竟然一次也没去过,印象中的天门,可能是个县城、乡镇吧,风景平平,人文好像也没有吧。后来在一次茶博会上,得知茶圣陆羽的故乡居然是湖北天门,着实吃了一惊。很早以前就知道陆羽,可是一直没有系统去了解,只有碎片式的点滴。当时就有几分好奇,天门走出了茶圣陆羽,为何世人皆不知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天门。到达天门时已是黄昏,斜阳给这个宁静的小城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光晕。街道非常干净,两旁的建筑不高,却错落有致,初秋的风有些微凉和微醺,听当地朋友说,街道的背面就是天门河。我一向对有水的城市特别有好感,感觉多了一份灵气,或许这样的景致,才能开悟出陆羽的大智慧吧。

  吃完晚饭,同行的朋友们去夜游西湖了,我因为种种原因未同行。不过,我暗自思忖,杭州的西湖已经去过几次了,天门的西湖能好到哪儿去呢?可我居然又错了,灯影波光,激光水幕,看朋友们发来的图片,恍然有如水晶宫的错觉,倒让人分不清天上人间了。天门当地的朋友非常热情,恨不得一下子把这个小城所有美好的景物都呈现到我们面前,蜿蜒的东湖、西湖像一条玉带,人们依水而居、依水而治,其乐融融。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了胡家花园,这是晚清时山西巡抚胡聘之故居,是我省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晚清官邸。胡聘之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知府、山西巡抚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遭到保守派排挤,被免官回家,建造胡家花园,闭门谢客三年,以诗词书画自娱。

  胡家花园,有中国北方民居特色,又结合南方气候特征,有大坡度的屋顶。胡聘之的思想比较开化,他任山西巡抚时,其前任就是与武汉颇有渊源的张之洞,两个人都主张兴教育、兴工业、修铁路,体现在胡家花园的建筑风格上,既有中国传统的三进三出门厅结构,又是独具特色的前衙后府式,特别是最里面的女儿、孙女的房间,已有了典型西洋风格的沙发、梳妆镜。由于清时房屋多木质结构,胡家花园还很重视消防安全,隔离墙高而厚,其功能比拟现代的防火墙,还有随处可见的大水缸,一喻合风水,二可当消防池。真是一位可爱的老人。

  中国清末的那段历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我不愿去读的过往。后来,渐渐能用一种成熟、发展的眼光去回眸,在那风雨飘摇的时候,仍然有许多仁人志士在苦苦求索民族的未来之路。比如这位胡聘之,在年近古稀之时,在被贬回乡之后,仍然积极参与筹谋保矿运动,粉碎了英帝国主义的阴谋。

  保矿运动成功后没多久,胡聘之就去世了,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位同样以古稀之年抬棺西征的左宗棠。纵然山河破碎,但凡我一石一矿、一寸疆土,必以血肉之躯捍卫之!

  胡家花园门窗上细致入微的雕刻手法,一步一景,斑驳的木窗历经百年风雨,闪着岁月的光泽。随随便便往那里一站,便像极了一段暗香浮动的旧时光。

  天门城市规划馆,水的元素无处不在,曾经因水患,如今因水治,顺势而为,人定胜天。随讲解员一路娓娓道来,还有现代沙盘模拟及VR展示,看遍天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到天门,一定要品尝美味的蒸菜。屈原有辞“蕙肴蒸兮兰藉”,而在距今4600年前的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甑,则显示我们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创了以蒸制菜的饮食文化。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蒸炸炒烩十八般,而尤以蒸最能保存食物的营养,保持它最本真的口感。

  这道炮蒸鳝鱼很独特,天门优良的水质才能出好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道菜的米醋为当地土法酿制,比我们日常在超市买的醋味道稍重一些,正好祛除鳝鱼的土腥气。味道如何?卖个关子,自己去品尝吧。

  陆羽故园,在风景如画的西湖之畔。陆羽是一名弃婴,其名来源于《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名垂千古的茶神、茶圣,民间有诗:“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的雕像,永远是衣袂飘飞,一手执壶,气定神闲,目光明澈的模样。可能,他就如一只大雁,静静地来,悄悄地走,留下一世茶香,绵延至今。茶经楼上,极目远眺,天清地朗,而楼内的名茶展示和活字印刷的《陆子茶经》让人震撼。

  茶为国饮,茶为国粹,一生爱茶成痴的童老师在茶和天下主题邮局为我们讲解陆羽故事和茶文化。这里,亦可以调素琴,磨香墨,听丝竹,茶艺师的纤纤素手在精致的杯盏茶具里翻飞,待到香茗到眼前,心都是沉静和沉醉的。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文明中心,代表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它有完整的内外城墙,内外护城河相互贯通,手工业、农耕养殖都已初具规模。最让我震撼的是这里出土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真的想像不出这些精致的手工技艺是如何用粗拙的石器打磨出来的。

  中国人爱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美人如玉剑如虹,好男儿好女子方配得上玉。原来在那个我们看起来蛮荒的时代,玉石的开采、打磨就已经如此成熟。他们雕玉龙、琢玉凤,龙是黄河流域部落的图腾,而凤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人民信奉的神鸟。还有蝉、鸡、鸭、猪……生活中的种种,均可入玉来,由此也传达出一个信息,当年他们已经学会了养殖,而且也发现了蝉的生活习性,因为他们的玉蝉一般是随逝者陪葬,只因为期待逝去的亲人能够像蝉一样“羽化重生”。

  此次还有幸参观了一处现场,偶遇一位考古工作人员,面对我们各式古怪的提问,他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讲给我们听。虽是初秋,湖北的秋老虎还有几分余威,大棚里没有电扇,很有些闷热。由衷地钦佩,我们的学者、专家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地工作,土堆边还有一本盖着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专业书籍。我们从哪里来,曾经经历过什么,这些,都要通过层层黄土去寻求答案,寻求我们在文化上的话语权。接着,再告诉我们的子孙,然后好好思考,我们接下来会行往何处。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但这一天的所看所闻所思所感,让人感触颇多。我们一直以为,诗一定在远方,总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真的,天门很好,一定要去走走。除了山水园林、历史人文,这座城市还有一种文化包容和共享的情怀,所有的景点都可以免费参观,让喜欢她的人们都能亲近,真好。

  网友“外星人12138”:“天门很好,一定要去走走。”看到这儿,内心激动、眼角含泪,已经忍不住想回家看看了。现在离开了家乡,每次回天门,当千里归途后亲眼看见天门干净整洁的街道,看见天门的草木和流水,总是忍不住地热泪盈眶。谢谢前辈的美文,谢谢对天门的盛誉和赞美,无论走到世界何处,我都不忘自己身为天门人的骄傲和自豪。

  网友“大地V微尘”:西湖边的柳树让我怀念,高中时去玩过,杨柳依依、微风熏人,在柳树树阴下坐一坐,去湖里踩一下水车,湖边的过山车不知道这些年还是否运营,现在还惦记着,有时间一定领着家人再去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