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作家张杰第五部作品集《仇池风韵》出版发行

2017-10-14 7:03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近日,甘肃西和诗人、作家张杰的第五部作品集《仇池风韵》在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作家王忠和陇南市评论家协会沈文辉共同作序,夏增高、马维驹、汪其飞等诗人、作家联合推荐,著名设计师姚红设计,朵金轩文化传媒见诗如面工作室策划出品。

  张杰,1980年出生甘肃西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诗画天地》签约作家。主要著作有:大学期间印行个人诗集《人生独白》一部,200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南吟北唱》(与人合著)一部,2012年由新译中文出版社出版诗文集《仇池放歌》一部,2014年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诗集《永不褪色的村庄梦》一部。在《理论与创作》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作品三百余篇散见于诸报刊杂志。现致力于古典作家作品、基础教育和区域文化研究。

  散文集《仇池风韵》约13万字,共分为三辑,《第一辑 仇池风韵》:在仇池古国,今甘肃西和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山山水水,男女老少,牛马犁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生活着一群平凡的人,演奏着一曲曲不平凡的故事,这就是作者的故乡。这里,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古文化遗址丰富,大地湾、仰韶、齐家文化并从。氐、羌、汉、回多民族聚居,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情韵;《第二辑 仇池情韵》:只要想起故乡,就回忆起那熟悉的村口,在那最温暖的驿站,站着我年迈的娘,他身后老屋里冒出一股馓饭与水饺交织在一起的醇香,随风飘扬,整个世界变成了娘的味道;《第三辑 古代文韵》:钟情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他的忽明忽暗的政治生涯和深情绵邈的爱情思想,使他的诗歌散发出任何人都难以莫及的梦般意境。整本书是来自仇池古国的声音,语言凝练,充满诗情画意,情感空灵、诚朴、饱满,其三大特点为:一是对仇池古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二是对家乡民俗文化的高度关注;三是自然情的倾听与呈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眷恋之情。

  诗人、作家 夏增高:笔法流畅,大爱无声。性情中人的赤诚之作总是不由地感人至深,从张杰纯朴近乎本真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烈的情、深沉的爱,使我们轻易就能触摸到他那颗滚烫的心。

  诗人、作家 马维驹:作为甘肃人,从小就知道西和。真正深入阅读关于西和的文字,还是从80后作家张杰的作品开始的。西和与杜甫的历史渊源,使西和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作者语)具有了浓厚的诗意。《仇池风韵》所收其他散文也都很优美,轻盈、灵动、厚重,韵律感强烈,读来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

  《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编辑 汪其飞:乡土作家张杰用诚朴、生动、厚重的文字真切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他对传统文化的虔诚深深扣响了我们的灵魂之钟。

  张杰的这部作品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近年来人类社会在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另外,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而高层意识形态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层意识形态。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本书文化的核心。

  基于这样民间文学必然出现,出现在这个浮躁与浮华的时代,满足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渴求。民间文学是历史与时代的记录,是生活与艺术的画卷;民间文学,是心灵的折射,情感的结晶;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民间文学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民间文学艺术。张杰作品中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仇池山水》《仇池情韵》还是《仇池古韵》《食在仇池》甚至包括《一座城的旧梦》《寻访祁山堡》《记忆忧伤的仇池石窟寺》等等,都是对西和本土文化的讴歌!而张杰干了一项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坚守,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杰作品集《仇池风韵》的付梓,基于这样一个信念:伴随着文学发展的进程,作为民族文化,且集中反映我们民族思维和思想文化特征的文学艺术,必将迎来再度兴盛。

  西和,这片流寓过杜甫等伟大文学家的神奇土地,山河灵秀,人民勤劳,仇池文化根底深厚,乞巧文化传统悠久,从来就不乏甘于寂寞,默默耕耘,坚忍前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怀着弘扬仇池文化,重振仇池雄风,再造文学辉煌的信念,敏锐地感受生活的脉动,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坚守文学的独立价值,为把这个区域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挖掘记录,这是西和本土作家的责任!

  让我们从中感受泥土的芬芳和民族本土文化的气息。歌唱母土,记住乡愁!让我们洒爱于身边的山山水水,陶情于地域的一草一木。

  时移世易,没想到他后来竟然还上了中文系,并与文学结缘,先后出版了《人生独白》《南吟北唱》《仇池放歌》《永不褪色的村庄梦》等多部作品集,并一直在我们共同的家乡西和县教育部门工作,也算得上是一方的文化名人。近日收到其散文新作《仇池风韵》,嘱我写点东西,作为同学和朋友,于情于理都难推脱,何况一个班上能到十多年后还坚持文学创作的人也没几个,算是稀有一类的了,说几句为朋友同学鼓掌加油的话,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对朋友的新作出版恭贺。粗读其作品,有以下几点感受是扑面而来的。

  一是对仇池古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不论是《仇池山水》《仇池情韵》还是《仇池古韵》《食在仇池》甚至包括《一座城的旧梦》《寻访祁山堡》《记忆忧伤的仇池石窟寺》等等,作者都是写自己的故乡故园故情,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都是作者自己认为驾驭的了,拿捏的准的事物。巴金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许多著名的文学大师往往也都是对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乐此不疲,终身陶醉其中。张杰先生很注重这一点,因而他写这些作品也往往得心应手,最有真情实感。像“走进甘肃西和县城的历史丛林深处,在缥缈云烟里的南北朝时期,是妙庄王几度征战宫阙朱阁妙庄国城池。是历史传说,菩萨诞生的一个梦地。”(《一座城的旧梦》)这几句文章的开头颇有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味道,让人闻到一种特别的充满乡土意味和乡情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仇池山水》一文结尾则是“古人曰:‘登泰山而众山小’,仇池人云:‘游仇池山而众山羞’”。则是对美丽家乡自信描写的同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这正是生活中的张杰的性格。《风流马尚智》也是同种类型的作品,都是对地方历史名人带有戏说调侃的味道。

  二是对家乡民俗文化的高度关注。民俗文化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童年产生终身的影响,像鲁迅先生《社戏》《祝福》等作品里面的许多民俗事项都是作者小时候的记忆的复原。甚至中外的许多文学大师都把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作为其创作的主要素材。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是伏羲诞生地,是秦先祖的发迹地,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域内存在着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富矿,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艺术之源,出生在那里的艺术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些文化的额影响,张杰就是其中的一位。其作品中的《西和剪纸漫谈》《西和馓饭渊源》《仇池巧娘情缘》《氐羌民族故乡情》《西和罐罐茶》《西和羊皮扇鼓》《仇池风韵》等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都是作者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美好再现,在挖掘整理的同时也推介了地域文化。我甚至一直固执地认为,一个作家只有关注民俗文化,关注人们生活的民俗境遇,关注他们的吃穿住行及其信仰,其作品才显得愈加有厚度。作家往往通过对身边民俗事项关注引发自己的内心深入的思考和思念,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厚度。

  三是自然情的倾听与呈现。这一类的作品尽管不多,主要有《站在村口的娘》《烟头的故事》《怀念核桃树》《祖父那些事》《教研团队每一天》《幸福求学路》《一棵老柳树》,甚至包括《香柏树与枇杷花》等等都是此类作品,都是作者睹物之后的真情流露,所思、所看、所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共性的东西,都是一些带有真情实感的短文,亦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具备散文的基本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作者的创作水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