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的人应该知道的十个玉石故事!

2017-10-21 15:29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在远古时代,中国与西方一些地区有了交往,而交往的对象为女性的西王母,可能那里正处在母系氏族时期,西王母所献之玉玦,为一种珍贵的古玉器,环形,有缺口。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以及春秋时期的墓葬中,时有发现。可见,西王母献白环玉玦之说,并非纯属于子虚乌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厉王,但厉王听信谗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后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又信谗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卞和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卞和献玉有功,遂以卞和之名命名此璧为“和氏璧”。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也非常想得到它,竟宣称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国明白秦国的用意,美其名曰是换,实则是骗取。但因惧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的蔺相如出使秦国,护送“和氏璧”去秦国交换城池,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璧”,并顺利地返回赵国。

  后来,秦统一六国,这块“和氏璧”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天子 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谋臣范增的策划下,设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欲除去劲敌刘邦,建立霸业。

  但在宴饮过程中,项羽犹豫不决,急得范增向项羽频丢眼色,并且三次举起随身所佩之玉玦,希望项羽快作决断(玦,决同音),杀掉刘邦以除后患。而项羽却错失良机,让刘邦得以逃脱。最终汉灭楚,项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

  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爱国民族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有一女,因女儿出生时恰好得到一块进贡的上等美玉,小公主满周岁时,这块玉恰好置于其中,然而她对所有的玩具器皿浑不在意,而独独对美玉爱不释手,因此秦穆公给她取名为弄玉。

  弄玉长大后容貌倾城,善于吹笙,其乐声如仙乐飘飘,令人流连忘返。穆公遂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笙,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相传远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话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据传,南朝梁天监六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竟天降雨花,落花成石。

  《搜神记》中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泪,则能出珠”,鲛人故事更是流传甚广,鲛人织成的鲛绡入水不湿,是世上独有的珍宝。

  更为神奇的是,鲛人的眼泪可幻化成珍珠!近代学者郭沫若就曾写到:“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传说,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