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壶关非遗“上党乐户”的现场表演到底有多牛快来看看

2017-10-18 0:55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年)更名上党。期间几经变革易治,数度更替疆域。今之县域形似元宝,北与平顺为邻,西与长治市毗连,南与陵川、长治县相接,东与河南省林州、辉县接壤。踞太行山之巅,占上党之脊梁。古往今来,壶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壶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厚重的历史文化,留存着许多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乐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06年,上党乐户·壶关班社被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上党乐户·壶关班社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上党乐户,壶关俗称“行道家”、“鼓上家”,至今约有一千多年历史。乐户在历史上,是专门以乐舞取悦于人和祭祀鬼神并以此为业的社会群体。夏商时代,“女乐”、“乐工”便是这一群体的代称。周代对乐工群体需求量增大,乐工在当时社会地位很高,是受人尊敬的社会群体,礼乐制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东周群雄并起,王礼衰败,但僭越之事不废。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分设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一,秦、汉期间又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此后,上党乐户有了新的发展。北魏时,因统治阶级的需要,将战俘、罪罚之人的亲属“习乐入籍”。乐人户籍,以红纸记录名籍,单列另册记之,以示与平民不同。史籍记载,这种“红籍”从北魏开始,一直延续了一千几百年,到清雍正元年才被解除,统归一籍。直至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人们才习惯地将乐人、乐工同称公民。

  唐龙朔元年(661年),襄垣筑祁宫,有“宫中有乐工”的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我国音乐、戏剧梨园始祖——唐玄宗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时特意“编制乐队,排练民乐”。返京时上党乐人制有《返京曲》以示怀念。壶关乐户班社在隋末唐初已达到兴盛时期(黄山乡沙窟村牛家墓志铭佐证)。传说,唐朝皇帝李世民下乡巡视时,正值腊月初八日 ,观看了沙窟村牛府乐户班社敬奉“咽喉神”祭祀活动后,特别兴奋,当即口赐一对联:上联“咽喉祠金鼓响亮”;下联“震雪山大显神通”。《壶关县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的夏辅杜斅(祖籍壶关店上镇麻巷村)在其告老还乡时,朱洪武赐于他一队刘姓乐户,并在其去世后一直为其守庙祭祀。上党乐户壶关班社八家行户(牛、刘、曹、李、高、郭、宋、王)同敬一业祖“咽喉神”,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 (腊八节)都要祭祀,轮流坐庄举办祭祀活动。当时还有一咽喉祠。他们互成亲家,互帮互助,沿袭至今。

  上党乐户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从事礼仪音乐,为宫廷、军旅、地方官府、寺庙服务。唐、宋、元、明、清和民国等几个时期是“上党乐户”成熟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乐户与民间八音会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吹奏内容和形式,而且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基本演变为一体,人们习惯地统称为八音会,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山西卷)》、《山西乐户研究》、《上党民间文艺》等文献都做了全面的梳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戏曲专家、中国傩戏研究会会长曲六乙 先生评价说:“乐户礼仪细乐是原生态乐种,是民间礼乐的活化石,是沟通人、鬼、神的活标本礼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华斌称:“上党乐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戏曲史上的活标本,民间艺术的百宝囊。”

  乐户是民间传统音乐的“族称”。以民间、民俗礼仪音乐为宗旨,按辞章而动鼓乐,依调而和音,礼乐并举,雅俗兼备,吹打为主,曲目丰富,形式独特。其吹奏形式与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以奏曲牌为主,用于举行宫廷礼宴、衙门内祭祀、寺庙迎神、民间岁时庆典、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曲牌通常有《太平鼓》、《朝天子》、《迎仙客》、《大赐福》、《大开门》、《小开门》等。第二部分以戏曲吹奏为主,剧种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壶关秧歌、襄武秧歌、河南豫剧、河北涉县落子等。

  壶关乐户的吹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吹打的曲调清雅动听,惟妙惟肖。打击乐鼓腾、锣舞、镲飞等形式多样,最叫好的绝技要数嘴耍六个大牙,带吹口咪,鼻吹两杆唢呐,表演到高潮时,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叫好声连绵不断壶关乐户,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县级若干人。壶关乐户多次参加国家、省里的重要活动。1990年8月,壶关县文化馆组织的民间八音会代表山西省赴京参加亚运会《煤海之光》灯展开幕式吹奏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人民的好评。2006年8月10日 至15日,壶关6家乐户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治市文化局、潞城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赢得各级领导和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一致称:“乐户民间音乐与人类同龄”;2011年,上党乐户壶关班社参加央视一套在长治县天下都城隍拍摄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目,并于清明节当天在央视1套、4套、10套播出。

  上党乐户壶关班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民间的喜欢,业内人士的传承和保护,正踏着时代的鼓点,不断向前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