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宁州香记忆 传承宁州府600年老味道

2017-10-14 7:04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主打中国各地生态美食的纪录片,以食物为窗口,展示了美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并通过舌尖的记忆描绘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庭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难离。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多年轻人习惯了飞天遁地的交通工具,习惯了方便简单的外国快餐,很多传承都被摒弃,很多匠人都不被尊敬,很多故事都被渐渐忘记。但舌头上的味蕾不会失忆,总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味道,让人无法抗拒。

  对于云南人来说,除了《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的诺邓火腿之外,还有一种美食,同样承载了云南的饮食精髓。不管是古人对于食物存储的要求,还是现代人对于健康与味道的看重,都在这味百年美食上完美融合。600年过去了,不管设备如何改变,腌制后再通风晾晒的工艺一直没变,这就是云南人的共同舌尖记忆,不腻不咸、鲜香美味的滇味风干香肠。

  说起泉一词,明朝开始的迁客骚人皆认同北有济南、南有宁州。济南自不必解释,但宁州呢?其实说的就是如今华宁。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设宁州。清袭明制,华宁仍称宁州。

  宁州的条件到底有多好?看看这几个数字就知道了,据调查宁州境内有大小龙潭泉点630多处,可以说山水有灵,物产富饶,即使是冬季的气候也十分适宜,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繁衍生息。地灵则人杰,云南府教授张文礼、诤臣王元瀚、书法家刘大绅以及巡抚大臣朱家宝等名人,均出自宁州。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让宁州人对于生活有着很高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让宁州人对美食有着很深的情结。当地人结合腌腊食品的做法,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在明朝时创造性的发明了风干香肠这种美食。风干香肠,重在风干,不但味道更佳,贴近自然,更把腌制食品的不健康性降到了最低。而这道健康美味,不小心就延续了600多年。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仓惶逃离北京前往西安,经过保定时舟车劳顿饥寒交迫,时任保定知府的宁州人朱家宝,为落难慈禧献上了一桌宁州家宴,慈禧吃过大为赞赏,尤其对宁州的风干香肠赞不绝口。没想到,战败议和回到北京后,慈禧居然一直对朱家宝献上的滇味风干香肠念念不忘,不但钦定此物为宫廷贡品,更是干脆叫了一个宁州厨子进宫,专门给自己烹饪这道美食。

  为了完美重现600年前的老味道,让千家万户的老百姓都能尝到让慈禧都喜爱的地道滇味风干香肠,2001年华宁出现了这样一个品牌-宁州香。宁州香,诠释起来也很有味道,暨续传承、忆情怀、爱感恩。

  也许你不知道这段历史,但你一定忘不了小时候餐桌上香肠的味道,因为那是你祖辈就代代传承的味蕾记忆。而宁州香的滇味风干香肠,就有这样的魔力,可以让你穿越时空,重回曾经桃花源一般的宁州府,品尝600年前不变的老味道。返回,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