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宝贝:西域石器时代穿越

2017-10-12 22:47 怀念石器时代 石器lol

  亚心网讯(记者 曲媛媛 通讯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 ) 看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市民,对那个神奇的博物馆一定记忆犹新,每到夜幕降临时,那些正在打磨石器的原始人、喜欢叼骨头玩的原始恐龙就会复活。数万年前的西域是什么样?5月20日,记者走进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展厅,开始了“时空穿越”。据悉,这个展厅历时一年装饰,近期将与市民见面。

  亚心网讯(记者 曲媛媛 通讯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 ) 看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市民,对那个神奇的博物馆一定记忆犹新,每到夜幕降临时,那些正在打磨石器的原始人、喜欢叼骨头玩的原始恐龙就会复活。数万年前的西域是什么样?5月20日,记者走进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展厅,开始了“时空穿越”。据悉,这个展厅历时一年装饰,近期将与市民见面。

  “西域历史的记忆”展厅分为好几个展览主题,在主题为《新疆文明的曙光》的展区,陈列着砍砸器、刮削器、敲砸器、石镐及各种石叶、石片等细石器,还有一个被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称为“宝贝”的头盖骨。

  这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头盖骨,名为阿图什人头骨,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说,关于它的出现有两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1981年9月,在阿图什阿湖乡阿其克村布谷孜河东岸的高坡上,一位汉族女学生偶然发现该头骨化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物专业工作人员闻讯后,及时将化石收缴,并对现场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还有一种说法是,1981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酒厂职工在厂区内意外发现了该头骨,此事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1983年7月7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地矿局、新疆地质勘探队等单位的科研学者组成一个相当规模的考察队来到阿图什,对人类头骨化石出土现场又实施了一次全面的考察和发掘,进一步发现了另外3块人头骨化石,与先期出土的4块组合后,复原出一个人头骨上半部外形。

  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说,从头骨发育程度看,他可能是一位18岁左右的男性青年。残存有额、顶、颞和蝶等七块残片,颅骨沉硕,壁比较厚,眼眶上缘圆钝,厚实,眉弓较发达。体质特征应属现代人种欧罗巴人种类型。

  其中,最古老的数件石器来自北疆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骆驼石旧石器遗址。该遗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一处中亚地区罕见的超大规模的旧石器制造场,当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大量的石器。

  交河故城沟西台地、骆驼石旧石器遗址为代表的新疆旧石器文化遗存,早则可能距今10万年左右,晚则距今两三万年或更晚。

  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骆驼石旧石器遗址中屡见用勒瓦娄哇技术打制的石核和石叶。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制作技术。

  193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勒瓦娄哇技术的世界学术会议上,认为这种技术标志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新突破,在人类演化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专家们指出,勒瓦娄哇技术传播主要方向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在中国,新疆北部可能在四万五千年或更早就进入旧石器中期阶段,最迟在三万多年前,这种技术到达内蒙古和宁夏,距今2万年前后,传入到山西和黑龙江等地。

  在一个方形的有机玻璃里装着新疆最早的炭灰标本,这是塔什库尔干河谷吉日尕勒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说,这是一处人工用火遗迹,三个烧火堆残迹上下分布,最远相距50多厘米,表明了古人类曾在此地区陆续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从文化遗存的产状推测,远古人类在此打猎后燃起篝火烧烤食物,吃后的骨头有的抛入火堆,变成烧骨;有的则随手抛在周围,即现在考古人员在清理时发现的股骨残片。

  旧石器时代的火种,让新疆人吃上了熟食,不仅扩大了食物的种类和来源,而且有利于增强人的体魄,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而改造自然火来驱赶野兽,保护自己。

发表评论: